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把质量作为教育的“生命线”。课程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作为一种类型教育,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理念、方法、路径、模式、策略与普通教育应有所不同。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职业院校课程怎么建、怎么用,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技能型社会的建设。
融通用素质和行业特质,让课堂教学更有温度
困境: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同质化严重,职业特质凸显不够。当前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部分职业院校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目标缺乏系统研究,同质化严重,对于爱国主义、家国情怀、大国工匠等育人元素的融入停留在概念化层面,区域、学校、专业、课程和职业特色凸显不够,过于追求大而全的课程育人目标难以让学生产生共识、共鸣和共情,影响课程育人成效。
对策:作为面向就业的教育,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和学生职业面向进行凝练与提取。立德树人是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所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和通用素质;职业面向是学生适应职业发展需要的行业特殊素质要求。
为避免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同质化,设计课程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区域、学校和专业特色,并根据课程类型、特点、内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阶段,将通用素质和行业特质分解到不同课程。公共基础课侧重于理想信念、家国情怀、道德品质、个人修养等素养的培养,在课程中融入与专业相关的思政元素,在学生心中形成“职业素养”的概念,消除职业期待错位。专业基础课侧重于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职业道德的建立,以及职业责任感、职业荣誉感等职业意识和态度的形成,开始渗透职业核心素养意识。专业核心课程侧重于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作风、职业行为、作业规范等行为习惯的培养,逐渐培养职业技能,养成职业纪律、作风及行为规范。实践课主要是对集体意识、团队合作精神、职业规范、职业纪律、职业技能、职业行为等职业素养的内化与践行。
不同类型课程对应的育人侧重点各有不同,在实施中可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适当交叉与重叠。将通用素质和行业特质培养融入课程思政建设目标,不仅会大大减轻育人目标同质化的严重现象,也会让课程育人更加脚踏实地、紧密联系学生,更能打动人心、让课堂教学更有温度。
融模块组课和分类施教,让课堂教学更有精度
困境:课程内容供给模式单一,教法单调。职业教育的教学对象越来越多元化,传统的课程供给模式和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多样化的教学需求。如何针对在校学生、企业培训者、复员军人、新型农民等不同生源情况,构建差异化的课程内容,精准施教、因材施教,部分职业院校教师还缺乏深度思考。
对策:精准教学是化解教学需求多样化与供给单一化矛盾的有效办法,包括了精准学情分析、精准目标确定、精准内容选取、精准路径选择等多个方面。针对上述复杂生源情况,要精准分析学情,明确学习需求,制定差异化的教学目标,选择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模块组课是一种精准便捷选取学习内容的有效方法,主要是将课程分成若干个大模块,每个大模块由基础、核心、综合、拓展等不同层次的若干小模块组成。根据学习者的身份类型、专业类别、学习动机等差异,选择难度不同、容量不同的大小模块,动态组课,形成动态精准的课程内容供给方法。
分类施教是指根据学习者身份,制定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针对在校学生开展基于SPOC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针对社会学习者开展基于MOOC的纯线上自主学习,针对企业培训者实施定制式教学等。通过精准教学,实现因材施教、精准施教,让课堂教学更有精度。
融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让课堂教学更有效度
困境:学生被动学习,复合能力难以提升。产业转型升级与行业技术革新引发了职业岗位的嬗变,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适应性、复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课堂学生学习积极性、参与度与自控力普遍较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习得以机械记忆、简单重复、被动学习居多,学习过程常停留在浅层学习层面,不利于复合型人才培养。
对策: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正从“以就业为导向”逐步转向“以学生生涯发展为导向”,从单一技能的培养逐步转向复合能力的培养。作为未来教学的新常态,混合式教学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既具有线上教学的便利性、个体性,又兼具线下教学的互动性、体验性,能促进学生的反思性学习与整合性学习,有效提升学生复合能力。
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运用智慧教室、5G技术、数据分析技术、MOOC、SOPC、融媒体教材、专业教学资源库等数字资源与环境,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辩论学习等教学策略,构建一种虚实结合、理实互补、“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信息技术赋能教育教学,实现知识内化与迁移,培养复合能力,让课堂更有效度。
融校企“建用赛研”,让课堂教学更有高度
困境:教师课程开发能力不足,教学改革能力不强。目前职业院校的教师主要来自普通高校和行业企业,大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师范教育,没有系统学习职业教育理论和职业认知、教育教学法等方面的知识,课程研究开发及教学改革能力不足。多数学校尚未形成成熟的课程团队建设模式、路径和机制,影响了教师教研能力的提升,难以支撑课程高质量建设需求。
对策:教学团队是推动课程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障,是支撑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力量。职业院校课程团队建设应以《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为基本遵循,对接学校教育教学需求与企业职业培训需求,汇聚校企双方教授、名师、技能大师,依据“师资互聘、课程共建、资源共享、人才共育”原则,形成完善的课程团队建设模式和教研能力提升机制,共同培养真正的“双师型”人才。
一是组建结构化课程团队,通过名师引领、项目带动、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方式,采用“名师指导顶层设计,骨干执行教学实施”的方式,构建螺旋递进的课程团队发展路径;二是以课程为牵引,以项目为驱动,通过“建用赛研”,打造以建课程资源为起点,以用课程资源、用教学技术、用教学策略为手段,以比赛为抓手,以教学科研相长为目的,从课程开发、资源建设、教学组织、项目申报、教学比赛、教学研究等各方面,打通“课程—教师”共生共长的新路径,打造高水平课程团队让课堂教学更有高度。
(作者:龚娟 张莹 栾婷婷,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